梦想实现那一刻,孩子们眼睛都亮了!“神奇探索大巴”开进桐庐乡村小学
梦想实现那一刻,孩子们眼睛都亮了!“神奇探索大巴”开进桐庐乡村小学
梦想实现那一刻,孩子们眼睛都亮了!“神奇探索大巴”开进桐庐乡村小学
◇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要求,“希望(xīwàng)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zhōngguóshì)现代化辽宁篇章(piānzhāng)”。
◇2023年、2024年,辽宁经济增速(zēngsù)连续(liánxù)两年超过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占东北三省的比重达到52%,先进装备制造等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初见雏形,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提高(tígāo)5位,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dìèr),振兴发展奋发有为。
◇“2024年,辽宁(liáoníng)央地合作(hézuò)投资规模之大、涵盖领域之多,为近年来少见。”辽宁省国资委负责人说(shuō),央企合作夯实了稳增长的基础,让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腰杆更硬了、发展新质(xīnzhì)生产力的本领更强(gèngqiáng)了,“中央企业青睐辽宁、携手辽宁的良好态势,也提振了辽宁振兴发展的信心。”
◇辽宁(liáoníng)通过产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整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接连攻克一批(yīp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hángkōng)装备、核电装备、半导体装备、船舶海工等领域持续推出“大国重器”,实现一批重大(zhòngdà)技术装备的进口替代。
◇“从沈鼓集团乙烯‘三机’一路升级,到北方重工国产盾构机迭代更新(gēngxīn),从特变电工沈变集团±11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提升能源远距离传输能力,到科德数控公司(gōngsī)五轴(wǔzhóu)数控机床提高(tígāo)加工业精度……”东北大学(dōngběidàxué)东北振兴研究院教授李凯说,“辽宁装备”成为产业链关键节点,对下游的支撑力更加凸显。
文 |《瞭望》新闻周刊(xīnwénzhōukān)记者
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充分发挥东北比较(bǐjiào)优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jùyǒu)重要意义。辽宁(liáoníng)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承担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dōngběi)振兴(zhènxīng),多次对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指示。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时强调,“统筹发展和(hé)安全,完整、准确、全面(quánmiàn)(quánmiàn)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tuījìn)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要求,“希望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quánmiàn)振兴取得新突破(tūpò)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zhōngguóshì)现代化辽宁篇章”。
沿着(yánzhe)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辽宁聚焦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职责使命,制定《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tūp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lǐngyù)稳增长惠民(huìmín)生政策举措》等一系列文件,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教育(jiàoyù)科技人才支撑,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以实施(shíshī)全面振兴新突破(tūpò)三年行动为总(zǒng)牵引,聚力“八大攻坚”迎难而上,辽宁锚定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xiàndàihuà)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rónghé)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shūniǔ)地的“新六地”目标定位,以曾经“共和国工业长子”特有的大忠诚、大担当、大作为,努力扛起东北振兴的重任。
2023年、2024年,辽宁(liáoníng)经济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占东北三省的比重达到52%,先进装备(zhuāngbèi)制造等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初见(chūjiàn)雏形,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提高5位,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新增(xīnzēng)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gāoxīnjìshù)企业、“雏鹰”“瞪羚”企业累计计算接近9000家次(jiācì),省外高校(gāoxiào)毕业生来辽就业增长10%……一系列数据表明,辽宁发展质效突破性提升、发展趋势转折性向好、发展坐标深度校准,振兴发展奋发有为。
2025年(nián)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辽河右岸,总投资(tóuzī)超800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jīngxìhuàgōng)及原料工程建设(gōngchéngjiànshè)工地车辆穿梭、机器轰鸣;黄渤海之滨,手握全球订单的现代化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龙门吊林立、焊花闪烁……活力蒸腾中,一场新时代的“辽沈战役(liáoshěnzhànyì)”激战正酣,辽宁全面振兴士气正旺、底气更足。
沈阳浑河两岸风景(2024 年(nián) 10 月 1 日摄(shè)) 李钢摄 / 本刊
补短板赢(yíng)主动 抓改革促开放激活振兴动能
2024年12月,有着近60年历史的凌源(língyuán)钢铁正式(zhèngshì)入列鞍钢。至此,鞍钢集团粗(cū)钢产能提前完成“十四五”战略重组目标,产能达到7000万吨级,全球第三大“钢铁航母”实力进一步壮大。控股凌钢后,鞍钢粗钢产量占辽宁、东北三省粗钢产量比例分别达到67%和51%,有力促进(cùjìn)了我国钢铁业布局优化(yōuhuà)和结构调整。
鞍凌重组是辽宁深化国企改革和央地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党(dǎng)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xìtǒng)部署以(yǐ)来,辽宁从央地合作、建设法治政府、优化(yōuhuà)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明确改革任务(rènwù),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近年(nián)来,辽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wèi)(wèi)突破口(tūpòkǒu),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zhòngdiǎn)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zòngshēn)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为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2024年,全省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满意度达92.8%,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明显上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明显,省属企业(qǐyè)利润增长(zēngzhǎng)75.2%,与央企合作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1.4万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1%,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超过全国22.9个百分点,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
盘活既有资源、发挥带动作用(zuòyòng),在创新央地(yāngdì)合作模式中促振兴。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2年内入驻了(le)总投资近50亿元(yìyuán)的8家航空发动机(fādòngjī)零部件企业,敏捷高效地为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较好满足了航空发动机主机厂对外部能力的需求。
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chǎnyèyuán)是央企和地方携手合作的(de)见证。作为我国最早建成的工业基地之一,辽宁布局的央企众多,其主导产业决定了辽宁的发展定位,对(duì)辽宁产业发展起着“压舱石”作用,也推动辽宁形成(xíngchéng)以装备制造、石化、冶金为支柱行业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ānquán)的战略性产业。过去,央企与地方产业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xiànxiàng)。2023年(nián)以来,辽宁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对振兴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创新模式,大力推动央地合作。
建立高位会商推动机制。辽宁省(liáoníngshěng)委(liáoníngshěngwěi)、省政府连续3年(nián)举办4场央地合作座谈会、恳谈会,借助辽宁国际投资贸易(màoyì)洽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平台,省相关部门、各市全方位与央企对接。截至今年2月底,25家央企集团与辽宁省签署(qiānshǔ)战略合作协议,驻辽央企与各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67个(gè)。辽宁省成立央地合作领导小组,协调27个省直单位和各市政府通力合作,加快完善“政策包”“工具箱”,协调推进(tuījìn)重大项目。
增设专门队伍,强化改革支撑。走进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的“央企之家”,中国(zhōngguó)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与辽宁能源控股集团组建的前期筹备组,正在就中深层煤层气(méicéngqì)资源(zīyuán)及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商议合作。
辽宁省(liáoníngshěng)国资委增设央企(yāngqǐ)服务一处、二处,破解驻辽央企拳头产品、核心技术(jìshù)、投资项目等信息散落在不同部门的问题,各市也设立服务央企的专门(zhuānmén)力量,综合各方(gèfāng)信息建立“央企信息库”“央企重点项目库”和“央企重大服务事项清单”,加强项目沟通谋划。辽宁省国资委央企服务一处副处长李赞介绍,今年1月,“央企之家”揭牌以来(yǐlái),一个月内就有5个项目筹备组、21名央企和省属(shěngshǔ)企业代表入驻,各方面对面沟通技术问题、洽谈合作方式,加快了重点项目孵化落地。
建园区、强配套,央地(yāngdì)共建产业集群。结合央企需求,辽宁大力发展(fāzhǎn)配套服务,实现央地产业链共链融合。盘锦市围绕华锦阿美项目,谋划了下游60个(gè)延链补链项目,储备118家目标企业(qǐyè),规划(guīhuà)3.57平方公里的下游产业集聚区。在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建设过程(guòchéng)中,省市区三级政府提供人才(réncái)补贴,吸引央企580余名职工解除身份(shēnfèn)限制,前往(qiánwǎng)产业园和招商引资企业担任生产、技术、管理带头人,有效解决外部企业不了解主机厂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等问题,助力中国航发黎明公司本地采购额提升164%。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海涛说,“共链”提升了央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也增强了央企发展韧性和安全(ānquán)水平。
2023年以来,辽宁(liáoníng)(liáoníng)累计为央地合作重大项目(xiàngmù)(xiàngmù)提供用地保障(bǎozhàng)4785.7公顷、用海保障3346.7公顷、用矿保障6宗,审批相关事项(shìxiàng)83项;支持大连船舶等53户驻辽央企牵头实施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9项、获财政经费支持超2亿元……一系列务实作为,促进央地合作在辽宁不断开花结果:鞍钢(āngāng)与本钢、鞍钢与凌钢重组全面完成,中国商飞东北区域(qūyù)总部等5家央企区域总部落户辽宁,扬农化工、陈台沟铁矿等标志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沈飞、大连石化搬迁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4年,辽宁央地(yāngdì)合作投资规模之大(zhīdà)、涵盖领域(lǐngyù)之多,为近年来少见。”辽宁省国资委负责人说,央企合作夯实了稳(wěn)增长的(de)基础,让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腰杆更硬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领更强了,“中央企业青睐辽宁、携手辽宁的良好态势,提振了辽宁振兴发展的信心。”
聚焦急难愁盼,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社会(shèhuì)预期有效转变(zhuǎnbiàn)。在沈阳市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罗森(沈阳)便利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沈阳申请、锦州审核(shěnhé)、沈阳自助打照的企业开办异地办理,“立等可取”拿到(nádào)了锦州公司的营业执照。
全面振兴(zhènxīng)新突破征程中,辽宁(liáoníng)紧紧拧住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连续3年召开营商环境大会,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宣战”;统筹推进万件“微腐败(fǔbài)”大清扫和营商环境问题(wèntí)“万件清理”行动,有步骤地铲除、治理阻碍振兴的顽瘴痼疾;突出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全省(quánshěng)政法系统打出保护权益、规范执法的组合拳。
从政务服务便捷化入手,辽宁各地(gèdì)纷纷优化和(hé)再造(zàizào)行政流程(liúchéng)。目前全省政府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达到80%,企业群众办事平均时限缩短(suōduǎn)74%,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1066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2024年,沈阳、大连荣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辽宁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达92.8%,经营主体活跃度超过全国(quánguó)水平。
多项改革齐头并进。电力市场化(shìchǎnghuà)改革、建设用地审批“模块化”管理改革等(děng)扎实推进。实施民营(mínyíng)企业提升工程和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大资金(zījīn)、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持。各地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听劝”“宠且(客)”“惠帮企”等品牌,营造干事创业(chuàngyè)的良好氛围(liánghǎofēnwéi)。截至2024年底,辽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全省96%以上,税收占比超过50%,民营企业成为辽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搭平台、畅通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zhōngxīn)经常挑灯夜战:一边是从满洲里口岸入境的(de)返程列车,进口货物(huòwù)需分装、中转;另一边是满载“中国制造”的班列整装待发。作为(zuòwéi)东北地区规模最大(zuìdà)的综合性铁路货运集散中心,成立两年多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累计往返开行(kāixíng)中欧班列突破1600列,运输货物超过(chāoguò)13万标箱。2024年发运量居全国第七。
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具备沿海、沿边双重优势,辽宁一手搭建平台载体,强化制度型开放,做实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工业(gōngyè)互联网大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经贸合作活动(huódòng),辽宁自贸试验区形成超过(chāoguò)200项改革创新(chuàngxīn)成果(chéngguǒ)复制推广,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已集聚外资企业127家,世界500强直接投资企业84家;一手畅通海陆通道,通过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打造自沿海港口(yánhǎigǎngkǒu)东进南下北上(běishàng),经中欧班列西行北上的海陆通道,进一步(jìnyíbù)发挥辐射日韩“桥头堡”、连通亚欧“中转站”功能。
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宝马集团增资200亿元用于华晨宝马沈阳大东工厂(gōngchǎng)的升级和技术创新(jìshùchuàngxīn),总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建设过半……2024年,辽宁一批标志性(biāozhìxìng)外商投资合作项目加速推进,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18.6亿元,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出口总额(zǒngé)达3776.7亿元,同比增长6.8%,出口值创2014年以来新高(xīngāo)。辽宁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辽宁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参与全球市场体系、要素(yàosù)循环(xúnhuán)、产业分工(fēngōng)的合作机制(jīzhì),推动(tuīdòng)开放向更高水平跃升。
工人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shēngchǎn)车间加工配件(2025 年(nián) 5 月 16 日摄)潘昱龙摄 / 本刊
华晨宝马第 600 万辆整车(zhěngchē)下线仪式(2024年5月(yuè)8日摄)潘昱龙摄 / 本刊
抓机遇锻长板 挺起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脊梁(jíliáng)
4月21日(rì),我国首批1000千瓦功率等级电池动力“火车头”,在中车大连机车(jīchē)车辆有限公司正式下线。该机车70分钟即可充满电,将替换国内钢铁企业(gāngtiěqǐyè)使用的传统内燃机车,实现零排放。“我们瞄准绿色化发展方向,研制内电混合动力、纯电、氢能等系列(xìliè)新能源机车,助力国内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企业节能环保低碳转型。”公司副(fù)总工程师(zǒnggōngchéngshī)刘庸说。
辽宁是新中国(zhōngguó)工业的摇篮,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1个(gè)工业大类的行业中拥有(yōngyǒu)40个、207个工业中类中拥有189个、666个工业小类中拥有524个,工业门类齐全。辽宁铁路机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铁矿石原矿产量占全国约六分之一;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约八分之一……从建造首艘(shǒusōu)国产航母到研发“太行(tàixíng)110”重型燃气轮机,从推出五轴数控机床到突破新型极寒环境海洋装备用钢(yònggāng),在中国工业版图上,辽宁的地位举足轻重(jǔzúqīngzhòng)。
辽宁抓住国家构建以(y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机遇,打造技术(jìshù)更加(gèngjiā)先进、链条更加完整、发展更加安全的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支撑“中国制造”自主可控和更新迭代,提升中国产业链(chǎnyèliàn)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以“数转智改网联”赋能传统产业,强化制造业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作用(zuòyòng)。2024年底,年产5万台卡车发动机的一汽解放(jiěfàng)6DV超级工厂在(zài)大连投产(tóuchǎn)。企业负责人介绍,新工厂采用叠齿轮装配工艺,自动化率达到83%,通过优化生产线设计,产品一次下线合格率达到99.99%,工厂运营效率(xiàolǜ)提升30%。
向(xiàng)“数”而进、向“智”而行。辽宁将“数字化(shùzìhuà)”“智能化”转型作为突破口“练(liàn)好内功”,加强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tuīdòng)企业业务、数据、设备“上云”“上平台”,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shēngchǎn)换线”行动,发展以数字化研发设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绘制28张质量图谱,开展质量技术(jìshù)攻关583项,解决788个质量技术问题,让传统产业触网腾飞,发展质效大幅提升。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稳固振兴基座。目前,辽宁已(yǐ)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服务工业企业超7.5万户(wànhù);打造了(le)500多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gōngchǎng),培育(péiyù)了50多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规上工业关键工序(gōngxù)数控化率和(hé)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6%和83.9%。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杜长征说,今年辽宁将在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做好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以网络平台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协同链接。
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国重器”次第登场。今年1月在迪拜举行的阿拉伯国际医疗设备展览会上,东软医疗集团推出的全(quán)球首台(shǒutái)0.235秒“超音速(chāoyīnsù)”宽体CT和180ps级(jí)全数字化PET/CT,吸引中东、非洲客户纷纷下单。自28年前研制出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zhīshíchǎnquán)CT机,东软医疗以“破冰者”的姿态,接连创造出国产首台超导磁共振、首台DR等“中国第一”,串联起一部国产高性能医疗装备(zhuāngbèi)进化史。
先进装备是辽宁制造业的“当家优势”。辽宁通过(tōngguò)产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整合上下游企业和(hé)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接连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héxīnjìshù),在数控机床、工业(gōngyè)机器人、航空装备、核电装备、半导体装备、船舶海工等领域持续推出“大国重器(zhòngqì)”,实现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替代。
新型隐形战机歼-35A震撼亮相珠海航展,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助力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壮举,全球(quánqiú)最大(zuìdà)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成功投用……一个个辽宁(liáoníng)造“大国重器”令世界瞩目(zhǔmù)。2024年,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占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比重首次超过三分之一(sānfēnzhīyī)。
锻造产业韧性,用(yòng)“辽宁装备”更好装备中国。2024年12月,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华能金坛2×35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fādiàn)二期项目在(zài)江苏(jiāngsū)金坛正式开工(kāigōng)。沈鼓集团继签约江苏国信苏盐2×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后,再次为这个更大规模的同类项目提供核心成套设备,为我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技术领跑全球提供装备支持(zhīchí)。
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zhìzào)和原材料(yuáncáiliào)产业基地,辽宁的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děng)优势产业,处于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中的供给端源头,沈鼓集团、鞍钢集团、辽河油田、大连石化等一批骨干企业,占据(zhànjù)产业链上游“咽喉”位置。近年来,辽宁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产业集群(jíqún)发展,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等4个(gè)万亿级产业基地,推进轨道交通、新能源等22个重点产业集群“连片成林”,维护(wéihù)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2024年,辽宁工业(gōngyè)机器人(jīqìrén)、航空装备、工业母机、绿色(lǜsè)石化4个集群跻身国家(guójiā)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压缩机(yāsuōjī)、石化、氢能等16个产业,补链强链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从沈鼓集团乙烯‘三机’一路升级,到北方重工国产盾构机迭代更新,从特变电工(diàngōng)沈变集团±11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提升能源远距离传输能力,到科德数控公司五轴数控机床提高加工业精度……”东北大学东北振兴(zhènxīng)研究院教授(jiàoshòu)李凯说,“辽宁装备”成为产业链关键节点,对下游的支撑力更加凸显。
布局全新赛道,竞逐未来产业。大连(dàlián)华邦化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正忙着组装、焊接和调试气体(qìtǐ)纯化器。“我们(wǒmen)生产出的气体纯化器,最高(zuìgāo)产气纯度超出国家最高标准3个数量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皖南(wǎnnán)说,产品服务半导体产业,目前出货量居全国首位。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辽宁优先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6个未来产业方向,实施具身(jùshēn)智能、深海深地空天(kōngtiān)等未来产业专项培育(péiyù)行动,让老工业基地跟上前沿技术升级步伐,未来形成(xíngchéng)全新增长点。
孜孜犁沃土,欣欣草木荣。2024年,辽宁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qǐyè)8家,培育专精(zhuānjīng)特新中小企业630家。从研发无人驾驶的船舶、汽车技术,到开发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从研发电能、氢能等新能源飞机,到研制“海翼(hǎiyì)号”水下滑翔机,辽宁着眼未来的新质生产力(shēngchǎnlì)如同“星星之火(xīngxīngzhīhuǒ)”,未来燎原可期。
在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内(nèi),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团队(tuánduì)的(de)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制作超低温高比能锂电池(2025 年 3 月 21 日摄) 潘昱龙摄 / 本刊
提质效攒后劲 构建一流生态挖掘创新创业潜力(qiánlì)
位于大连长兴岛的(de)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厂房内,大连宝捷化工科技(kējì)有限公司的新型(xīnxíng)无毒阻燃剂和医药中间体两个项目,正在多个(duōgè)反应釜和管道装置内进行中试。而在不远处的“加速器”厂房内,该公司的新型二氧化碳(èryǎnghuàtàn)吸收剂产品已经走下了生产线,产值突破7000万元。
“大连理工大学的众多科研成果,以往无力转化(zhuǎnhuà),只能转让(zhuǎnràng)给南方企业。”公司负责人陈英轶说,现在科技成果入驻(rùzhù)长兴岛的创业苗圃后,进入中试基地孵化,成功后进入“加速器”进行产业化前期的生产装置磨合,为规模化生产积累经验(jīngyàn),“打通了这套链条,我们在本地就(jiù)能顺畅转化为产业。”
辽宁拥有114所高校、58名两院院士、1600多家(duōjiā)研究机构,科教资源丰富。近年来,辽宁组织高校专家团队下沉企业(qǐyè)一线破解技术瓶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揭榜挂帅”等机制突破关键(guānjiàn)核心技术,打造中试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de)创新生态链,不断释放振兴发展的新潜能(qiánnéng)。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de)黄金通道。2024年,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牵头(qiāntóu)的重点项(xiàng)目“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成功结项。这个为期5年的科技项目,已累计突破(tūpò)包括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在内(zàinèi)的63项关键技术,建成工业示范项目55个,带动投资1800多亿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深化赋权改革,在科研组织(zǔzhī)、经费使用、项目确定等(děng)方面进一步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决策权(juécèquán),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zhōuqī),加速了产业化进程。“以甲醇(jiǎchún)制烯烃技术为例,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单位烯烃成本下降1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刘中民说。
辽宁布局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dàlián)英歌石科学城和(hé)(hé)辽宁材料、辽河、滨海、黄海四大实验室,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带土移植(yízhí)”人才项目(xiàngmù)引进计划,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组建机器人、精细化工、海洋工程等20多个重点实验室群,组建以(yǐ)企业为主体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和产业“双螺旋”提升。
2023年,辽宁研发投入增速6年来(niánlái)首次(shǒuc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投入强度创10年来新高。2024年,辽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zēngzhǎng)17.8%,高于(gāoyú)全国6.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15个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
各层次创新(chuàngxīn)火热铺开:截至目前,辽宁(liáoníng)四大实验室实施自主科研项(xiàng)目72项、转化科研成果181项;全省创新联合体产学研合作项目达3921项,同比增长43%;聚焦未来产业组建的9家省基础科学(jīchǔkēxué)中心,实施研究项目880个……辽宁省(liáoníngshěng)科技厅副厅长金莉说,这些都为辽宁振兴攒足了后劲。
聚天下英才(yīngcái),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东北大学博士生(bóshìshēng)储逸尘决心在辽宁创业,他创立的沈阳粼动仿生(fǎngshēng)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仿生机器人研发,2024年获奇绩创坛、小米谷仓等机构(jīgòu)的数百万元投资,入选“2024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单。
近年来,辽宁将留才引才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fāzhǎn)相结合,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人才生态发生较大(jiàodà)变化。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围绕个税奖补、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ānzhì)、医疗服务、出行便利等“关键小事”提供优惠政策,解决(jiějué)后顾之忧,引进高水平(gāoshuǐpíng)人才;实施“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推行普惠性生活补贴、减轻住房等安居负担、全力拓展就业岗位和渠道资源(zīyuán)等,吸引青年人才;实施“技能辽宁行动”,紧贴产业发展需求(xūqiú)开展紧缺急需(jíxū)职业培训,开展高校毕业生专业(zhuānyè)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等,培养高技能人才……辽宁分层发力,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
优化就业(jiùyè)(jiùyè)公共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chōngfènjiùyè)。辽宁各地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精准施策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青年就业创业;打造“家门口”服务站助力舒心(shūxīn)就业创业。仅在(zài)鞍山市,目前就设立(shèlì)首批15家市级“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服务站点,197个“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采用“线上+线下”“现场招聘会+夜经济区商圈(shāngquān)”等方式,设立以来,提供岗位需求5352个次、用工对接2991人次。
辽宁将民生福祉(fúzhǐ)作为全链条创新(chuàngxīn)创业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zhòngyàoyīhuán),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5300多公里(duōgōngl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8.7%,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约90%……2024年,辽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为76.7%,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与经济增长基本(jīběn)保持(bǎochí)同步。
今天的(de)(de)辽宁,既锻造着重工业的“钢筋铁骨”,更奔涌着新质生产力的“智创激流”。这场创新驱动的全面振兴(zhènxīng),正在东北大地谱写新的篇章,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实力的新辽宁正阔步走来。
中国(zhōngguó)自主研制(yánzhì)的新一代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 -35A 在第 15 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shàng)首次公开亮相(2024 年 11 月 16 日摄)新华社发
(采写:金风(jīnfēng) 王炳坤 郭翔 邹明仲)
(《瞭望(liàowàng)》2025年第22期 )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